乐鱼全站手机网页登录

和美共富绘新章

文章出处:乐鱼全站手机网页登录 发表时间: 2024-10-16 09:14:30

  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地处月亮湾旅游公园和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腹地,是婺源践行“两山”理念的缩影。全媒体记者 史港泽摄

  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地处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中心地带。这里溪水萦绕、古树参天,月牙形的绿洲环抱村落,白墙黛瓦的民居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是国际鸟类红皮书极危物种——蓝冠噪鹛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2023年10月11日,是石门村村民永记心怀的日子。这一天下午,习来到石门村考察,仔细地了解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和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保护等情况。

  金秋时节,记者一行走进石门村,感触一年来这里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坚实步履,探寻这里绿色发展、振兴乡村的生动实践。

  “蓝冠噪鹛对栖息地生态要求极高,石门村古树多、水质好,每年4至7月,它们都会飞到这里来,在河道两岸的古树上筑巢繁衍……”今年65岁的退休教师俞旺金,是石门村的义务讲解员兼护鸟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村蓝冠噪鹛科普馆里为游客们讲解。“今天已接待了3批游客,最忙时我一天接待过9批游客,虽然有点累,但能为保护蓝冠噪鹛尽点力,还是很开心。”俞旺金说。

  蓝冠噪鹛,被称为“鸟中大熊猫”,是仅存于婺源县自然保护小区的独立群体。为擦亮蓝冠噪鹛这张“生态名片”,石门村成立了护鸟队,巡护员从最初的2名增至现在的8名,他们每天绕村开展巡护、清理河道,每周在湿地公园沿线开展一次“大巡护”。今年蓝冠噪鹛繁殖期间,村里在其栖息地周边拉起了隔离线,避免游客误入惊扰;河道上竹筏、游船也暂停运营,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严禁在繁殖区放养家畜(禽)。目前,全村已设有“古树保护岗”“护鸟护绿岗”等特色岗位10余个,覆盖了每一条古街古巷、每一棵名木古树、每一段溪流。

  “去年以来,政府投资400多万元,对保护区沿线开展了新的综合生态修复。下一步,将启动研学基地二期建设。”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琳介绍,今年3月,县里又出台《婺源月亮湾蓝冠噪鹛繁殖期保护工作方案》,通过强化组织协调、凝聚各方力量,科学划定管控范围、设计游览路线,细化对村民和游客的行为规范,不断巩固和深化生态修复成果。

  今年3月,由国家林草局、江西省合作共建的蓝冠噪鹛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成立;3月开始,江西农业大学和婺源县共同对蓝冠噪鹛野生种群及其繁殖地进行长期调查监测……一年来,慢慢的变多的村民踊跃参与护鸟工作,石门村还同多个高校院所、社会机构合作,举办了10余场科学实践、户外科考和科普直播等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爱鸟护绿,不断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石门村,水清岸绿、鸟语花香,蓝冠噪鹛成了最好的“代言人”。专业调查显示,今年婺源蓝冠噪鹛的种群数量稳定,并略有增长。“蓝冠噪鹛往年是4月中旬来的,今年3月下旬就发现了它们的踪迹,是近些年来得最早的一年。”俞旺金自豪地说。

  今年暑期,对村民许美玲一家而言,忙碌且充实。她家由老房子改造而成的“花屿归宿”民宿开业不久,10间客房便常常被预订一空,月营业额高峰时超过6万元。许美玲高兴地说:“看到各地游客纷纷来村里享受好山好水好时光,我特别开心。”

  习在石门村考察时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秋口镇党委书记吴锦寿和记者说,一年来,石门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产业,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就业,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端好“生态碗”,吃上“旅游饭”。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石门村吸引了各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也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短短一年间,村内民宿、农家乐数量从2家猛增至39家。今年1至8月,来石门村参观游览的游客超过50万人次。同时,村里还以生态资源入股,与县文旅集团合资成立了竹筏公司,去年10月以来,有15名村民成为竹筏工,合作分成让全村户均增收450元。“目前,我们正计划成立民宿产业协会,在石门村设立‘强村公司’,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吴锦寿说。

  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茶产业是石门村的传统主导产业,一年来通过实施科学规划、产业扶持、品牌宣传和整合发展等措施,茶园面积已从500亩增至600余亩,干茶年产量从125吨增至150吨,发展形态趋势喜人。挂点石门村的秋口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游晓峰和记者说,今年1月31日,全国首创建设的婺源县出口茶叶“大基地”在石门村正式揭牌,全县639个茶园已整合为一个“大基地”申报出口备案。这为当地茶叶出口创造了更大空间,有利于推动茶叶种植管理上的水准与茶叶品质“双提升”。

  村内的查记酒坊前,人头攒动,古法酿酒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查永红忙个不停。他和记者说,一年来,在县里的支持下,他已研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4种新品米酒,目前正在建设新厂房、添置新设备,还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合作,致力于把婺源米酒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业品牌。“一期投产后,米酒年产量可达千吨,年产值超3000万元。”查永红信心满满地说。

  产业旺起来,百姓富起来。2023年,石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上一年的2.65万元增至3.1万元,预计今年可超过5万元。

  漫步石门村,大樟树下的故事会等新景点夺人眼目;指示板、说明牌等公共设施日臻完善;一幅幅色彩明亮又生动有趣的田园墙绘,为古村平添了几分艺术气息……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很关注乡村振兴。但愿你们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习考察石门村时的亲切话语,王村党支部书记俞志金记忆犹新。他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一年来,石门村人牢记嘱托,加快改善软硬环境,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生态文化村。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陈瑞达介绍,去年12月以来,他和团队对石门村进行了“微改造、精提升”二期工程改造,在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增加了观鸟亭、印象石门和游步道等设施,增设了晒秋场景、樱花园等网红打卡点,提升了休闲游步道、樱花大道等旅游景观;老宅改造既保留原有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在承载历史记忆的同时,满足村民对舒适性的追求。

  “过去,石门村只有一条通向外面的狭窄柏油路,随着客流量的不断攀升,交通压力剧增。”江西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膺至说,为缓解出入难的问题,公司投资800万元,修建了一条从石门码头至外俞村临河旧码头的休闲步道,不仅实现了人车分流,还把周边村庄有机连接起来。县里还串珠成链,计划分三期建设大月亮湾乡村振兴产业带项目,擦亮大月亮湾这张“山水名片”。目前,项目一期建设已近尾声。

  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的朱子家训,不时引来游客驻足;村中心的申明亭,成了乡村振兴理事会的议事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墙上,村规民约分外醒目……一年来,石门村着力以文化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滋养乡风、家风和民风。俞志金和记者说,去年底,婺源县还创新推出“幸福来串门”基层治理模式,党员干部通过进村入户办实事、解难题,真正的完成了“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如今,一幅和美共融的乡村新画卷正在石门村徐徐展开。村广场旁的“笑脸墙”上,照片中村民们绽放的张张笑脸,见证着石门村人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全媒体记者 张 弛 余 燕 涂汉林)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