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全站网站登录首页

焕活邮票文物 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出处:乐鱼全站网站登录首页 发表时间: 2024-11-08 07:18:03

  一枚枚邮票,方寸之间,记录时代、见证时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贡院西街六号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可谓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邮政邮票文物陈列为观众提供视觉和思想的滋养。近日,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党委书记、主任(馆长)张力扬接受本刊专访,讲述小小邮票如何为传播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贡献。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着力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陈列,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功能。馆内常设有“邮票馆”“邮政馆”“特展厅”和“珍宝馆”等展区,内容涵盖中外邮票、古代邮驿和近现代邮政史,还展示异彩纷呈的各国邮票。

  自2007年开馆以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围绕国家大事,举办了百余场主题鲜明的展览,让邮票文物在展览中活起来。其中,特展厅不断更新专题,配合国家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进行宣传,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2023年9月7日,中国邮政发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纪念邮票,随即加入“邮票讲述‘一带一路’故事”邮展中。该邮展精心遴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行的代表性邮票,讲述体现在邮票上的共同繁荣故事。“邮展旨在以集邮文化为载体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展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发挥邮票在国家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方面的独特作用。”张力扬说。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策划相应特展。2018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展览》中,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用邮票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2019年世界集邮展览上推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邮票展”,展出了新中国发行的4668枚邮票,成为整场亮点,呈现出史诗般的魅力;2021年,策划“牢记初心使命奋进新的征程”主题邮票展,用邮票讲述中国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激发参观者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凝聚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强大力量。一次次展览策划中,邮票的意义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和升华。

  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铭记历史,传承文化。据张力扬介绍,为了让集邮文化更多地融入百姓生活,提高公众文化修养,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用内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途径让邮票活跃在大众视野。

  馆内,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把博物馆打造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特配讲解员普及邮票知识,带活展览人气,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

  馆外,与国家版本馆等多馆联动。国家版本馆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将近7000枚邮票藏品送至版本馆举办“中国邮票”展,进入新时代国家文化的神圣殿堂。近年来,博物馆还在武汉、兰州、酒泉、唐山、呼和浩特、昆明、恩施等地出展,让更多群众有机会学习邮票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

  博物馆还开通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设网上虚拟展厅,为公众提供了全新的线上服务和观展体验,发挥了博物馆公共教育职能。利用新媒体技术,“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设置了“逛·邮博”“赏·珍品”“享·服务”三大栏目,做到闭馆不闭展,提升了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独有的文化资源发挥宣教功能。为使邮票的信息传播效果更佳、观众观展互动感更强,不断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一方面,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拓宽宣传途径。博物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播出了专题片《信物百年——全套苏维埃邮政邮票》、3集系列节目《从方寸邮票间看党史》等一批精品视频,传承中国邮政“忠贞不渝、使命必达”的红色基因,赢得观众的纷纷点赞和好评;在新华网播出的微视频《邮票里的70年记忆》,累计观看超2000万人次;在光明网推出“史观北京”博物馆直播活动,在线万人次……与媒体的互动让邮票故事从展柜进入屏幕,走入千家万户。

  另一方面,做精《集邮博览》杂志。《集邮博览》是宣传集邮文化的重要载体,依托馆藏的丰富资源,探索出一条业务发展的新模式,发行量逐年攀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推出了《中国邮票年鉴》等特刊,出品优质纸质刊物。随着电视、移动终端、纸质媒体等多渠道宣传手段并举,邮政邮票影响力不断扩大。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展陈的邮政邮票内容具有国家级、世界性、历史久、服务众的特点。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邮政联通世界和千家万户。我们发挥资源优势,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努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张力扬说。

  一枚枚邮票,方寸之间,记录时代、见证时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贡院西街六号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可谓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邮政邮票文物陈列为观众提供视觉和思想的滋养。近日,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党委书记、主任(馆长)张力扬接受本刊专访,讲述小小邮票如何为传播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贡献。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着力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陈列,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功能。馆内常设有“邮票馆”“邮政馆”“特展厅”和“珍宝馆”等展区,内容涵盖中外邮票、古代邮驿和近现代邮政史,还展示异彩纷呈的各国邮票。

  自2007年开馆以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围绕国家大事,举办了百余场主题鲜明的展览,让邮票文物在展览中活起来。其中,特展厅一直更新专题,配合国家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进行宣传,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2023年9月7日,中国邮政发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纪念邮票,随即加入“邮票讲述‘一带一路’故事”邮展中。该邮展精心遴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行的代表性邮票,讲述体现在邮票上的共同繁荣故事。“邮展旨在以集邮文化为载体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展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发挥邮票在国家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方面的独特作用。”张力扬说。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策划相应特展。2018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展览》中,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用邮票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2019年世界集邮展览上推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邮票展”,展出了新中国发行的4668枚邮票,成为整场亮点,呈现出史诗般的魅力;2021年,策划“牢记初心使命奋进新的征程”主题邮票展,用邮票讲述中国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激发参观者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凝聚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强大力量。一次次展览策划中,邮票的意义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和升华。

  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铭记历史,传承文化。据张力扬介绍,为了让集邮文化更多地融入百姓生活,提高公众文化修养,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用内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途径让邮票活跃在大众视野。

  馆内,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把博物馆打造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特配讲解员普及邮票知识,带活展览人气,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

  馆外,与国家版本馆等多馆联动。国家版本馆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将近7000枚邮票藏品送至版本馆举办“中国邮票”展,进入新时代国家文化的神圣殿堂。近年来,博物馆还在武汉、兰州、酒泉、唐山、呼和浩特、昆明、恩施等地出展,让更多群众有机会学习邮票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

  博物馆还开通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设网上虚拟展厅,为公众提供了全新的线上服务和观展体验,发挥了博物馆公共教育职能。利用新媒体技术,“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设置了“逛·邮博”“赏·珍品”“享·服务”三大栏目,做到闭馆不闭展,提升了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独有的文化资源发挥宣教功能。为使邮票的信息传播效果更加好、观众观展互动感更强,不断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一方面,充分的利用多种媒体,拓宽宣传途径。博物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播出了专题片《信物百年——全套苏维埃邮政邮票》、3集系列节目《从方寸邮票间看党史》等一批精品视频,传承中国邮政“忠贞不渝、使命必达”的红色基因,赢得观众的纷纷点赞和好评;在新华网播出的微视频《邮票里的70年记忆》,累计观看超2000万人次;在光明网推出“史观北京”博物馆直播活动,在线万人次……与媒体的互动让邮票故事从展柜进入屏幕,走入千家万户。

  另一方面,做精《集邮博览》杂志。《集邮博览》是宣传集邮文化的重要载体,依托馆藏的丰富资源,探索出一条业务发展的新模式,发行量逐年攀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推出了《中国邮票年鉴》等特刊,出品优质纸质刊物。随着电视、移动终端、纸质媒体等多渠道宣传手段并举,邮政邮票影响力不断扩大。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展陈的邮政邮票内容具有国家级、世界性、历史久、服务众的特点。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邮政联通世界和千家万户。我们发挥资源优势,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努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张力扬说。